22
2021
06

梵高,之所以《成为梵高》

   

 文森特·威廉·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最伟大的荷兰画家,其绘画作品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绘画探索不仅为表现主义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发展。他去世后留下了近1900件作品,这些作品成为后人深入了解他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路径。自梵高去世以来,研究其艺术风格与思想的著作越来越多,这是梵高生前不曾有过的现象。一方面证明了梵高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梵高艺术思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艺术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梵高生平经历及艺术成就的著作亦如井喷般不断问世。正如《成为梵高》一书作者在前言部分所言,为名人做传并不是一件容易被人理解接受的事,尤其梵高这种逝世一百多年来依然无出其右的艺术家。他的光芒太过耀眼,使得同时代甚至后世艺术家都为之黯然失色。而且,作者的写作初衷也只是在于将已知现实中的记忆碎片,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串连,从另一角度去审视一个我们本以为很熟悉的人,这个过程应该是有趣而发人深思的。

-_Dj-hpinryc1153001.jpg 梵高,之所以《成为梵高》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书中从梵高人生的最后四年与其生命中最后的两天,这两条关键性线索着手,重点突出了他与弟弟提奥、影响他一生至深的“伯乐”加歇医生以及同谜一样的女人盖比之间的交往。


      现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的《红色葡萄园》是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该油画描绘了阿尔农妇采摘葡萄的景象,梵高特意将葡萄树画成极具张力的红色。普照的阳光、火一般光线的扩散、血红色的葡萄园、炽热的色调。有专家如此解读:“梵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他的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它是梵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时售价仅400法郎。


      围绕着这件作品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当梵高来到弟弟提奥那间豪华如凡尔赛宫的公寓时对其的质疑:为什么他每月寄给提奥的一些自认为得意的作品一幅都没有卖出去?提奥那言辞闪烁、顾左右而言他的暧昧态度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个疑惑不仅困扰着当时的梵高,也同样困扰着读者。


      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回到本书的核心问题之一:梵高与提奥之间的真实关系究竟是哪样?他生前寄给提奥的那些画作真的是没有市场吗?这个问题似乎要从兄弟俩的幼年开始说起。儿时的梵高因哥哥夭折,从小就受尽当牧师的父亲和母亲的宠溺。后来更被家族中最富有且无后的三伯看中,有意栽培他成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的他已知弟弟提奥的唯一的心愿就是离开津德尔特。于是,16岁的梵高为了完成弟弟的心愿而随三伯离开了家,去到三伯那个庞大的艺术品帝国成为了学徒。那么,之后这个故事会有着怎样的发展走向?


      1890年6月,在梵高自杀的前一个月,《加歇医生》肖像画完成。在给提奥的信中,梵高如此写道:“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这幅肖像,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他。”这仿佛是一种回声,正好在百年以后,1990年5月15日,纽约克里斯蒂拍卖会以8250万美元的天价拍出了这幅作品,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最高世界纪录。


      加歇医生作为对梵高短暂的一生影响至深的人之一,他们之间的交往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作者没有让我们失望。正如我们已知的那样,正是加歇医生的慧眼识珠,才有了梵高这颗蒙尘珍珠的重见天日。


      于是,在这幅旷世名画《加歇医生像》中,我们看到加歇医生头戴一顶软塌塌的白帽子,在蓝色背景的映衬下,脸色泛着微黄。他倚着一张红色椅子,蓝色外套的纽扣系得一丝不苟,右手托腮,左手扶着桌边,桌上放着两本杏黄色的书和一支紫色的花。神情悲戚、目光空洞,仿佛饱含着悲天悯人的感情色彩。


      在1890年的夏日,梵高曾连续多天站在画架前为加歇医生画像,这时的梵高犹如从癫狂的暴风雨中躲进了安静清幽的小屋。加歇医生对他那孩童般的喜爱,让梵高从各种恶毒的贬低中暂时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尊。


      由此可知,加歇医生是最早对梵高的画作给予高度评价的人。当几乎所有评论家都在指责梵高的作品“肮脏”、“低劣”时,只有加歇医生凝视着被高更贬得一钱不值的镶板画《向日葵》,对提奥说,“你哥哥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在以往的艺术史上还从来不曾有过和那些向日葵花的黄颜色一样的东西,就凭这些油画,就足以使你哥哥永垂不朽。”


      故事听多了终究还是要落到实处。那么,问题来了,加歇医生与梵高的最初相识有着怎样的传奇戏剧性?为什么梵高虽喜欢加歇医生,却对他的医术不抱任何期待?在给提奥的信中,他称加歇医生为“毫无价值的人”,并引《圣经》里的比喻表示两人的关系——“瞎子带瞎子只会走到沟里。”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言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隐情?


      综上所述,梵高的作品,有一种直击人心心的穿透力和打动人心的力量。但同时也不应忽略,梵高的一生事实上充满了世俗意义上的“失败”。他名利皆空,感情成谜,贫病交加,受尽时人冷遇。在其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残酷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由此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梵高短暂的一生不可复制的奇迹,是天才与精神病的完美结合。那么,现代人眼中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就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一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