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
06

不慌不忙的坚强——林徽因

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故事。而她的故事,则让一座古韵天然的城,风情万种,灵动鲜活,仿佛一朵静美的莲花,耗尽生命里所有的深情,只为等待一个人,细细聆听,她的心事。

1904年6月10日,杭州陆官巷,林家古朴的宅子,一个女孩诞生,此时,她的父亲,并没有守护在旁边,而她的母亲,在这个家庭中不得宠。


30d42d1c6a554583bd0648a717960793_th.jpg 不慌不忙的坚强——林徽因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爱上了书香

1909年,五岁的林徽因,来到了大姑姑林泽民身边,林泽民是清代末年的大家闺秀,打小接受私塾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也不落人后。在这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大姑姑耳濡目染下,林徽因喜欢上了读书习字。

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童年时光并非单纯愉快,母亲何雪媛由于得不到丈夫的宠爱和家族的肯定,生出抱怨之心。她冷若冰霜的性格,把林家老爷越推越远。压抑且病态的家庭环境,让幼小的林徽因背上了成年人强加的沉重包袱。

不过对于这个女孩来说,父亲给她很高的智商和才商,加之她对于书本的酷爱,让她的一生,充满了迷人的色彩,令人回味,给人启迪。


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

父亲是林徽因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而林徽 因,是父亲在那个家庭中唯一能交流的人。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说,林长民是一位好父亲,他性格开朗,很有才气,特别喜欢跟孩子们在一块玩,最喜欢的,无疑是长女林徽因。

林徽因长到十岁时,祖父去世了,父亲常年在外,家里的两位太太,什么事都管不了,所以家中的大事小事,都是这个十岁的大小姐一个人在承担着。从父亲给她的回信中可以看出,父亲把她当成了朋友,可以托付,可以依赖。

可是这对于一个十岁的女孩子,又是怎样的不公平?不经意间,林徽因的童年和天真,都交给了那个家庭。


命运的迁徙

1914年,林徽因一家迁往北京 ,从氤氲的江南水乡来到这座尊贵的皇城,林徽因感觉到一种与历史相连的沧桑和厚重,虽然多愁善感,但是也十分坚强 。自从祖父离世后,家就变成了一个女人的战场,唯一让她得到放松的就是读书。这是属于她的世外桃源,在这个世界里,她可以暂时忘记那些没有硝烟的你争我夺,而成为真正的林徽因。     

教会学校的教学是现在流行的双语,这给了林徽因一种全新的体验,自然科学和历史地理拓宽了她的知识面,音乐美术课程陶冶了她的艺术情操,对美的敏锐触觉融入了日后她对建筑的独到见解,最重要的是英语的学习,让她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文化世界,并不知疲倦地在其中徜徉了一生。

1920年,林长民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携林徽因同往,这次远行的主要目的是增长见识,接受更先进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其次是避开让人身心俱疲的琐碎家庭纷争。

父亲去欧洲大陆开会的日子,16岁的林徽因不得不独自呆过,也就在这段日子,她阅读了大量书籍,名家的小说诗歌戏剧她都一一涉猎,并且经常以女主人的身份加入父亲的各种应酬,由此与诸多文化名流有过接触,给她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这一段经历,是父亲送给她最好的礼物,给她一生的丰富与精彩,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伦敦永恒的轻雾

有人说爱一座城是爱的,其实是这座城市里的某一个人。所以在倾心一座城市之前,请先在这里谈一场恋爱,如此,便可把心安然无悔地留在这里。

在伦敦,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一见面便成为知己,之后徐志摩常到林家喝茶聊天,说点政治,谈点诗艺,从而认识了林徽因。正值花季少女时期的林徽因,仿佛刚从烟雨蒙蒙的南国小巷里走出,让徐志摩一眼便是一世。

徐志摩的出现,对于林徽因来说,无疑是幸福而甜蜜的,一改往日灰暗的颜色,她的眼前明媚光亮起来,他们之间太多共同的东西,梦一般的现实,让那颗有些沧桑的少女心,开始温暖和柔软。

然而,此时的徐志摩,却已经为人夫为人父,这一事实,是两个人之间无法回避的一个存在,就像一首原本和谐优美的曲子,临到最后,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即使徐志摩后来与张幼仪离婚,依然没能挽回他们分手的结局。


刹那惊鸿,一切只是刚刚好

1921年10月,林徽因和父亲从伦敦回国,继续回到教会女中上学,从而拉开了她与梁思成交往的序幕,她对准备从政的梁思成说:从政需要磨练,也需要天赋,古往今来,把政治之路走的顺风顺水的人不多,我感兴趣的是建筑。这让20岁的梁思成感到惊讶:建筑,你是说盖房子?不仅仅是盖房子,准确的说,叫建筑学或者建筑艺术,那是集艺术和工程于一体的学科。林徽因解释道。

心里还留有徐志摩位置的林徽因,开始了深深的思索,对于情感热烈细腻的她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而这也显示出林徽因的内在功力,让大家都满意,顾全大局,损失最小,是她考虑问题的思路。儿女情长在她这里,分量还是不够足的,或许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徐志摩不是那个恰恰好的人。


最美时光

1924年九月,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同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这是全美最好高校之一。很快,梁思成便入读了建筑系,而林徽因却无法顺利进入建筑系,因为她是一位女性,于是林徽因只好选择了同建筑系相关的美术系,并且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

这里的氛围是明朗的,同窗好友充满朝气的笑声,让人越发感到年轻的活力,林徽因可以大声的讲笑话,开心地笑闹,没有人会干涉她,严格的父亲,愤愤不平的母亲,畸形的家庭关系……这些纠缠她多年的束缚,终于解开了。

天道酬勤,很快林徽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从1926年春季开始,她就成为建筑设计教授的业余助教,并在1926年至1927年学年生为该专业的业余教师。1927年12月18日,梁思成与林徽因的订婚仪式在北京的家里,按照传统礼仪举办。


痛失梁父,二人毕业后的第一个作品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去世后,梁启超便视林徽因如己出,用十二分的温情和厚爱对待她,1926年3月,梁启超患病住院,经治疗后病情并未得到缓解,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终年56岁。

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同为梁启超设计了墓碑,墓碑采用花岗石材质,古朴庄重,不事修饰。


优雅睿智的女主人

林徽因的生活优雅而有品位,浸泡在民国文化圈的各路文人,在林徽因组织的“太太会客厅”里,谈古论今,畅谈人生。林徽因尽显自身风采,话题从诙谐的稀到敏锐的分析,从明智的忠告到突发的愤怒,从发狂的热情到深刻的蔑视,几乎无所不包。

这个具有国际俱乐部特色的客厅,不但吸引了许多文化界精英,也是许多初出茅庐的文学青年,心驰神往的地方。林徽因最迷人的地方,不在于在交际中能体现她的才能,当走出太太客厅的时候,她能与一帮男人一样,风餐露宿,于荒郊野外进行考察。




为理想孑然而走

1933年,林徽因开始了她的古建筑考察工作,前往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偌大一个大同城,找不到一家能够栖身的旅馆,这就是他们当时所处的条件。在被千年光阴雕刻的石窟里,他们一行人对其进行了素描与拓片,1934年夏天,他们夫妇又来到山西吕梁地区的汾阳,在他们眼里,一砖一瓦皆是情,是生命的存在,也是诗意的想象。


万古人间四月天

1955年4月1日,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走完了她51年的人生。在一天中最清新的时刻,世界刚刚睡醒,朝露还没有蒸发,她带着对世界的眷恋,对爱人的不舍,永远的离开。她一生的挚友金岳霖教授和邓以蛰教授合写的挽联引人注目: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对林徽因一生最好的注解,一代才女的人生,被季节封存在人间四月。

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文字很美,人亦很美,同样美的,还有人的精神和感情,文中许许多多可爱又可敬的人物,无比的鲜活,无比的灵动,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个性,也有各自的才能,他们接受了上帝给予的关于爱与美的礼物,每个人都像降落于人间的天使。

可同样的,令人遗憾的,他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命运交给的使命,双手捧着炽热的爱的同时,又承受着别离的痛苦,还有病痛的折磨。命运,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美好而放过他们,反而给了他们更多的折磨,更严酷的考验。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深深地把他们怀念,一个奇女子林徽因的生命,被定格在:人间最美的四月天。



作者:段duan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ca7a2aff1e0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