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0
08

宗白华《美学漫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禅境的表现。

1、艺术意境已经不是一个单层,平面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表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3个层次。西洋艺术中的,印象主义,写实主义相当于一层,浪漫主义倾向于生命音乐性的奔放表现,古典主义倾向于生命雕刻是清明启示,都相当于第二进程,至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后期印象派,他们的志趣在于第三层次。2、中国自六朝以来的理想境界,确是"澄怀观道",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深处,而灿烂发挥到哲学意境与艺术意境,静默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理状态。

3、所以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怀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

4、中国哲学史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道"具象于生活礼乐制度,道尤表像于"艺",灿烂的"艺"赋道以形象和生命,道给予艺深度和灵魂。"象"是境相,"罔"是虚幻,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际。英国诗人勃莱克一首诗说的好: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都喻无尽于有限,一切生灭者象征着永恒。

20719894-55e2290ae33498ae.webp.jpg 宗白华《美学漫步》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禅境的表现。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5、中国画家面对这幅空白,不肯让物的底层黑影填实了物体的面,取消了空白,像西方油画,所以直接在这一片虚白上,挥毫运墨,用各种皱文表出物的生命节奏,(石涛说,笔之于皴也,开生面也。)同时借助书法的草情篆意或隶体表达自己心中的韵律,所绘出的是心灵所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造化和心灵的凝合。

6、飞动之美。中国古典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中国古代雕刻虎龙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步兴盛起来。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东西,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这种的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7、空间美感之一中国的园林很发达,北京故宫三大殿旁边还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这是皇家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重要天井院子。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园林。空间随着心中境界可敛可放。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和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的感受。

8、为丰富对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如借景,分景,隔景。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基于人工的楼台楼阁,有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有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作者:安然_8211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14c756e6dc7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安然_8211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c1bce72c8e7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安然_8211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087c362f0a4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