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0
10

哈代 《无名的裘德》:尽管沉重,还需砥砺前行!

托马斯•哈代,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小说家、诗人,其经典之作《无名的裘德》同《德伯家的苔丝》一起被誉为是哈代的巅峰作品。在《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是哈代现实中的写照,裘德的悲剧一生。前一段时间写过《德伯家的苔丝》的书评,这次我们一同欣赏一下他的另一经典著作《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以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即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为创作背景,男主人公裘德自幼遭到父母遗弃,与姑妈生活在一个偏僻穷困的小村庄中,勤奋聪颖的裘德在乡村教师费洛森的指引下,坚定了赴遥远的克里斯敏斯特市学习的决心。

然而就在裘德为了理想奋力拼搏的时候,他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灵”与“肉”的艰难抉择:偶遇裘德的阿拉贝娜是一位养猪场主的女儿,天性狂野放荡的阿拉贝娜引诱裘德并很快与之发生了性关系,不久之后,裘德在阿拉贝娜编造的已孕的谎言中与之成婚。

二人在家庭背景、性格习惯、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格格不入已然预示了这段婚姻的悲剧结局,阿拉贝娜最终的决绝与背叛也宣告了裘德这次“灵”与“肉”的错误选择的彻底失败。

在这次“灵”与“肉”的抉择中,裘德放弃了自己远赴克里斯敏斯特学习的灵魂追寻,在阿拉贝娜的欺骗与性欲的驱使下开始了一段无爱的婚姻。这段婚姻的悲剧结局侧面反映了作者哈代所秉持的婚恋观念,即对维多利亚时代排斥真爱的婚恋的批判。

同时哈代对男主人公屈从性欲与现实的选择也具有很强的宽容性,自幼缺失亲情的裘德一直生活在孤苦的环境之中,而阿拉贝娜对于裘德的狡黠与热情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裘德空白的情感生活与自幼缺失的情感体验。

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经历对人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童年时期渴求与欲望的未满足很可能以某种变形的方式释放于成年之后的生活之中,加之远赴克里斯敏斯特学习的梦想对于生活在偏远之地的裘德而言似乎遥不可及。情感的缺失与梦想的迷茫作为外在原因共同促成了裘德这一次失败的婚恋选择。

23095789-344d0a725a006fe6.webp.jpg 哈代 《无名的裘德》:尽管沉重,还需砥砺前行! 王凯丽kellywang最新动态

在逃离了第一次失败的婚恋选择后,裘德重燃了远赴克里斯敏斯特学习的梦想,然而就在他扬帆起航伊始,裘德再次陷入与淑的婚恋抉择之中,在与淑的婚恋中,勇于追寻真爱的裘德再次获得了失败的结局,抑郁而终,上演了一出颇具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烙印的婚恋悲剧。

裘德在到达梦想之都克里斯敏斯特后,继续通过从事石匠的工作维持自己的日常学习开销,此间他几经周折找到了曾经指引他的教师费洛森,然而费洛森的遭遇却带给正在追寻理想的裘德以沉重的精神打击,曾经的灵魂导师已然放弃昔日成为高级学者的梦想而屈从于现实,成为一所简陋的小学的校长。

正在裘德对人生与理想产生迷茫与怀疑时,表妹淑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淑年轻貌美,对诗歌等文学作品涉猎广泛,渴望自由的她反对基督教文化的规约,同时淑一直期望将自己寄托于一段纯粹的柏拉图式的恋爱之中,淑与裘德一拍即合,成为在灵魂上高度契合的伴侣。


出于对淑的迷恋,裘德在其困顿时再次找到费洛森并恳请他为淑提供一份教职,然而令裘德始料未及的是,这份工作成为表妹淑与费洛森结合的契机,淑在接受费洛森的求婚后与之迁离了克里斯敏斯特,离开了她真爱的裘德。

在这种追寻理想与追寻真爱受阻的双重困境下,裘德做出了第二次有关婚恋的选择,即追寻淑并与之开始了同居生活。虽然这段构建在真爱基础上的同居生活得到了费洛森的默认,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依然深受基督教传统婚恋观念统摄,二人非婚姻的同居生活在舆论的谴责下并不顺利,裘德与淑被迫带着孩子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几经波折后,裘德以其渊博的学识获得了克里斯敏斯特学校的一份教职,正在二人为即将开始的幸福生活喜极而泣时,噩耗传来:裘德与前妻的儿子:小裘德错误地认为孩子们的存在是这个家庭的负担,随后杀死了幼小的妹妹与弟弟并上吊自杀。


面对三个孩子冰冷的尸体,作为母亲的淑自责不已,并一改之前对基督教信仰的不屑与唾弃之态,坚定地相信家庭悲剧的发生源自自己对神的亵渎与对原有婚姻的背叛,最终淑回到了丈夫费洛森的身边,而裘德也在妻离子散的环境中悲苦早逝。

《无名的裘德》这个书名让人琢磨不透,裘德即使地位低贱,但渴望神圣的牧师职业;天资聪明的他却因没钱而徘徊在基督大学墙外;面对世俗,他希望自己能出淤泥而不染,但面对诱惑却把持不住;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理想工作的渴望均告破时,他的生活注定抑郁而终。

裘德性格中的美好部分就是他的隐忍与耐心,他拥有圣徒的善良与仁慈,这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有着诸多的描述。

比如当裘德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替衣夫照看谷子,但是当他看到挨饿的小鸟时,竟然不顾自己的职责让小鸟去吃农夫的谷子,他看不得树枝被剪,也不敢去踩露着半截身子的蚯蚓。

他对万物生灵都有着强烈的悲悯之心,怜惜之情成年之后,裘德被性格风骚的阿拉贝娜所吸引,并陷入与阿拉贝娜的情欲当中,为了阿拉贝娜的名誉着想,裘德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即使被阿拉贝娜抛弃也从不责怪她后来裘德与自己的表妹淑一见倾心,但是由于他们俩的爱被世俗和教会所不容,处在绝望与痛苦中的裘德忍痛与淑分手,从此将自己陷入了无涯的痛苦当中但是由于始终对淑难以忘怀。

无法将自己从失恋的悲剧中拯救出来,裘德最终郁郁而终究其一生,裘德的悲剧就是因为他生而悲悯仁慈,照哈代说,他“生下来就是要受尽痛苦的”,这种痛苦只有到他生命终结的时候才会得以解脱。


在《无名的裘德》中,淑无疑是很幸运的,在她生命中所出现的四个男人都很爱她从小她的父亲就培养她神学知识,养成了她独立自主的性格。

长大后,淑在恋人的帮助下阅读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形成了独特的思想见解和人格魅力。

淑认为,异教徒的自由解放思想与传统的基督真诚善良的美好品德在她身上并没有发生相悖,她的行为是随着她的思想走的虽然出于基督教的报恩思想的影响,淑嫁给了费劳孙,但是因为不爱他,所以她声称要取消婚约,并离开丈夫。

与裘德同居在经历了孩子的惨死之后,淑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于是又回到了费劳孙的身边,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虽然小说把淑描写成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形象,但是也反映了她思想的单纯,她考虑问题不周全的一面。


她虽然爱着裘德,但却不与他结婚,因为她害怕结婚之后,他们的爱情就会消失。这样草率而任性的淑和软弱的裘德在一起,注定了会是悲剧结局的。

对于阿拉贝娜,她与裘德结婚之后发现裘德挣不了太多的钱,所以将其抛弃,并随着家人远去了澳洲,后来为了嫁给酒店老板。

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把儿子也甩给了一穷二白的裘徳。这些情节都说明了阿拉贝娜是一个为了金钱不讲道德不念亲情的人。而他们的儿子“小时光老人”,由于在欧洲受到虐待,他的思想有些早熟且性格悲观,即使后来他跟着裘德与淑生活了几年也未能改掉他悲观厌世的性格,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理念先行的创作特色。

合上《无名的裘德》这部书,感到些许沉重,也许这就是悲剧的力量,尽管心里有种无以名状的痛,负重前行,坚守自己的原则,笑对人生吧.


作者:鸿蒙沐阳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e9fc375d1f7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